咨询热线

400-5734587

notice  最新公告

PRDUCTS

产品中心

service phone 400-5734587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第三系列 第四系列 第五系列

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选公示材料

点击量:996    时间:2023-12-15
更多

  1.毕生深耕古人类起源研究的科学家——黄万波,男,91岁,党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他对亚洲人类文明起源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自1984年起,39年来,先后对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组织5次大型考古发掘,发掘出一段有2颗臼齿的下颌骨化石、3枚门齿以及牙床化石、2000余件旧石器打制石器、110余种动物化石,并据此研究提出“在200万年前龙骨坡有古人类存在”“巫山猿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早人类”“亚洲最早人类生活在三峡地区”等学术论断,动摇了考古界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在全球考古学术界掀起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将中国的史前文化向前推进了100万年。2023年,91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带队开展第5次发掘,进一步破解“巫山人”究竟是人还是猿的世界性难题。曾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捡养患病弃婴并抚育成人的“环卫夫妇”——陈正群,女,57岁,群众,渝中区菜园坝街道珊瑚湾红帆物业服务中心环卫清洁队长;赵良铭,男,60岁,群众,渝中区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菜园坝环卫所退休工人

  1988年冬,夫妻俩新婚不久,遇到弃婴,确诊哮喘、癫痫等无法根治重病后,依然决定养育孩子。他们放弃打工,回老家给孩子治病。孩子常发病,他俩硬是在十几里山路中踩出危险小路,争取救命时间。亲友力劝将弃婴送孤儿院,夫妻俩却给孩子上户口取名赵波。1992年,为儿治病他们欠债3万元,借粮给儿子熬米羹,自己以红薯、玉米度日。儿子1岁不会爬,丈夫跪地教儿同爬。儿子3年后奇迹般能蹒跚独行;7岁查出严重智残;8岁再次重病住院,他俩借遍亲友3000余元继续治。35年来,夫妻俩以远胜亲生父母的爱、责任与耐心,牵着儿子从襁褓走向壮年,用12775个日夜的温润时光,治愈一个残疾弃婴病痛与哀伤。

  2023年3月19日晚,在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沙坪坝站开往大学城方向的101次列车上,他看见犯罪嫌疑人何某使用随身携带的尖锐利器致其邻座乘客严重受伤,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紧紧抓住何某手持凶器的右手,将其牢牢控制住。制服何某后,他立即报警,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保护了周边乘客的生命安全,为及时救治受伤乘客争取了时间。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其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广泛报道。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勇士,荣获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4.为4位智障老人撑起“一片天”的“好女儿”——张吉莲,女,50岁,群众,永川区仙龙镇粉店村村民

  在1岁半时,母亲逝世,留下她和整日酗酒的父亲,3位叔叔视她为己出。她知恩图报,信守奶奶临终叮嘱,毅然把叔叔们和婆婆接到家里照顾。80岁二叔经常大小便失禁,77岁三叔有腰椎损伤顽疾,66岁幺叔时常恍惚,78岁婆婆严重腿部残疾,面对4位不同程度智障老人,没有法定赡养义务的她,无微不至地照管着他们的“吃喝拉撒”,让4位多病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她用经年累月的倾心付出撑起叔叔、婆婆的“一片天”,唱响“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赞歌16年。曾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称号,并作为“中国好人”十大代表受表彰。

  5.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劳模——霍加勇,男,50岁,党员,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他扎根中医药事业25年,矢志不移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涪陵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藿香正气液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他守正创新,用2000多小时的不懈探索,通过研发药材粉末提取、膜分离过滤等技术,解决困扰多年的藿香正气液沉淀问题,极大提升了这一国民中药的品质,为提高太极集团20亿级单品的质量及产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生产技艺相结合,“复活”了29个休睡眠的中药产品,使之在新时代继续造福百姓;他创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170余名技能人才,为中医药事业永续发展培育了充足后备力量。曾荣获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等称号。

  6.一只左手撑起山里娃一片天的乡村教师——石文平,男,45岁,党员,开州区关面乡中心小学教师

  1996年,他因为脑梗晕倒,落下了右肢偏瘫。1999年参加工作以后,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每天比别人多花两三个小时备课;为了让山里娃飞得更高,他率先在学校建设书香班级、创办《山里娃》班报,带领学生利用废弃树根制作根雕、开垦荒地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幸福农场”,指导多名学生在征文比赛和艺术节活动中获奖,走出乡村学校素质教育新路子;他既当“爹”,又当“妈”,给留守儿童过生日,为问题儿童作心理辅导,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帮扶。组织考虑他的身体情况,曾准备将他调到离城更近的学校,但被他婉言谢绝。曾荣获“重庆好人”、重庆市“最美乡村教师”“教书育人楷模”、首届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等称号。

  7.人民的灭火救援尖兵——杨定豪,男,23岁,党员,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晒光坪站战斗班班长

  入职四年来,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任务上千起,成功营救被困群众上百人。作为战斗班班长,每次面对危险,他总是战斗在灭火救援的最前沿。先后参加渝中区窗帘市场火灾扑救、武隆区凤山街道职工食堂建筑垮塌抢险救援、九龙坡区白市驿厂房火灾扑救、沙坪坝区梨树湾卫星半岛厂房火灾扑救等灾情处置。他为国征战第十七、十八届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勇夺单项1金1铜,为中国队两次夺得团体第四名作出贡献,实现了我国参加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以来金牌榜零的突破。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曾荣获“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国家消防救援局训练尖兵”“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8.穿高跟鞋的义肢舞者——廖智,女,38岁,群众,重庆两江新区“晨星之家”截肢者康复工作室创始人

  2008年汶川地震,23岁的她失去了双腿和亲人。双腿截肢后,她在大坪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两个月后涅槃重生,用膝盖跪着演绎了舞蹈《鼓舞》,展示了川渝人民灾后重生的坚毅。此后她装上假肢行走世界,跳舞、游泳、攀岩、马拉松,受邀登上央视表演“轮椅舞”《怒放的生命》,并结识了义肢工程师,重新拥有了爱情与儿女。2021年底,她与丈夫决定回到让她康复、重获新生的地方——重庆。在两江新区,她创办了“晨星之家”截肢者康复工作室,致力于帮助残疾人士拥有高质量生活。她带动朋友,资助30多名截肢儿童装配假肢。她在社交平台拥有900余万粉丝,视频获赞超1亿,她用热情和信心鼓励了身陷低谷的人勇敢前行。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9.不忘初心守护旗帜传承爱国情的老党员——丁文启,男,95岁,党员,江津区柏林镇政府退休干部

  他从小家庭贫困,7岁起便开始边读书,边帮工打杂养家。解放后,他坚定跟党走,积极投入村农会工作,1952年进入乡政府工作,1955年入党,奉献乡村建设,始终感念党恩。1988年退休后,他坚持撰写和讲述经历颂党恩。家乡青堰村插旗山,位于四面山景区后山,因峰顶曾是空军航标插有红旗得名。2016年初,村里即将通公路,他有感于条件越好,理想信念教育越重要,萌发了“红旗再飘扬、航标变地标、传承爱国情”的想法。2016年5月1日,88岁的他带领家人,攀爬3小时到达海拔1500米的山顶,冒着大风,竖旗杆、搭旗台、升国旗、唱国歌,插旗山时隔50年后再次红旗飘扬。7年以来,从他一家四代人接力升国旗、护国旗到带动周边900余名群众共同守护,累计升国旗70余场次。插旗山成为了区党员教育基地,激发了来往游客的爱国情怀。

  10.从保安成长为全国骨干文物修复师——彭柳升,男,49岁,党员,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职员

  因被大足石刻的艺术折服,酷爱绘画的他于1994年从大足武警中队退伍后,竞聘成为大足石刻景区保安员。守护石刻的同时,他观摩研习大足石刻艺术,潜心学习石雕技艺。当保安的17年间,他不惧危险,协助公安民警多次抓获盗窃文物嫌疑人,成功保护文物安全。2008年,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工程启动,他以优异成绩入选修复团队。2011年,他脱下保安服,正式成为文物修复师,馆里开展修复材料大漆实验,他主动申请在自己左手臂进行实验,导致皮肤红疹严重溃烂。他苦练技艺,独立完成了千手观音60多只手的修复工作。20余年的不断学习,他修复技艺日益精湛,曾参与敦煌壁画修复,受邀赴四川、河北等地抢救修复50多件濒危文物。曾荣获“重庆好人”“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11.用爱“唤醒”深度昏迷父亲的8岁女孩——傅鑫怡,女,8岁,云阳县龙洞小学二年级学生

  2021年,父亲因严重车祸瘫痪在床,昏迷不醒。沉痛的打击似乎让小小的她一夜长大,她主动帮妈妈分担照顾父亲的重任,坚持每天给父亲煮饭喂药、洗脸洗脚、按摩聊天,经过500多天的悉心照料,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她阳光开朗、助人为乐,主动申请照顾随班就读残障同学,利用节假日关心陪伴村里的空巢老人,带领班上的同学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立志成才、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优秀,擅长唱歌、跳舞、演讲,是学校跳绳冠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用12分钟专题报道她的事迹,中央、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40余次,全网浏览量达到2.6亿次。曾荣获“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12.用爱照亮童心的“树洞姐姐”——张耀元,女,35岁,党员,璧山区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内保大队教导员

  2021年,她敏锐地发现很多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于是在大兴小学发起设置仿真“树洞口袋”信箱。在她的努力下,“树洞口袋”很快走进全区中小学校,共收到2314封“树洞来信”,接到学生家长微信电线人次。累计解决校园、家庭、心理隐患类问题672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95起,劝返疑似辍学学生10名,教育感化有暴力倾向的学生32名,挽救有严重自杀倾向的学生12名。在她的推动下,教委、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多方力量,相继加入到“树洞口袋”行动中,成立了“树洞口袋工作室”,惠及学生8000余人。上游新闻根据她的事例推出《树洞姐姐》系列漫画,阅读量达到400万人次。曾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好人”“重庆市优秀法治副校长”“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女民警”等称号。

  13.乡村阅读“引路人”——王治伦,男,69岁,党员,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村民,“守一”图书室创建人

  他从小酷爱读书,因家庭贫困,念完小学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后四处打工补贴家用,拥有一间图书室成了埋在他心底的梦想。2001年,他自筹资金10万元,在米兰村村委会的支持下,启动“守一”图书室建设工作。2002年3月,“守一”图书室正式向村民开放。21年来,他添置书籍上万册,累计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照亮了村落阅读之路,助力近千名学生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为村民、种植养殖大户、企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以“阅读助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曾荣获“全国乡村阅读榜样”“重庆市乡村阅读榜样”“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等称号,“守一”图书室被命名为“重庆市书香大院”。

  14.研发新型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的优秀军人——邓安仲,男,49岁,党员,陆军勤务学院教授

  渝新欧班列开通初期,曾因沿线部分地区处于高原高寒环境,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无法运输电子类产品,成为制约渝新欧班列全年常态化运营和对欧贸易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2012年,他带着团队考察渝新欧班列沿线气候特点,搞论证、出方案、做实验,经过5年艰苦努力,研发了新型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解决了高原高寒条件下独立控温难题,为渝新欧班列电子产品冬季常态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撑,该项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报道。他还牵头承担成渝某应急支援功能区建设等重点任务。曾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3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荣立二等功1次,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15.铁道边日夜守护10年的护路“夫妻岗”——廖小城,男,56岁,党员,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综治专干,渝利线重庆丰都高铁路段护路队员;陶春秀,女,54岁,群众,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村民,渝利线重庆丰都高铁路段护路队员

  夫妻俩以不足3平方米的岗亭为家,无论严寒酷暑,24小时轮流坚守,记录来回70余班动车通行情况。每天徒步行走近6公里,巡查铁路防护网至少3次,及时消除护网破损漏洞、清理滚落到护网上的落石。2016年,丰都遭遇1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夫妻俩沿着铁路仔细查看。大水很快冲向他们家的房屋和良田,夫妻俩毅然决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18只羊、50多只鸡,新建的圈舍全部被洪水卷走,损失了4万多元,但他俩毫无怨言。渝利铁路丰都段运行近10年来,夫妻所巡护路段实现人和动物“零”破网。廖小城曾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重庆好人”、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

  16.无偿献血16年的“熊猫血”捐献者——钟激扬,男,55岁,党员,黔江区城东街道办事处公共文化中心职工

  2007年4月的一天,在黔江区献血站,他偶然得知自己属于“O型RH阴性血”,一种非常稀有的熊猫血,在全国占约万分之三的比例。此后,他戒掉烟酒茶,长期坚持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为成功献血随时“备战”,四处奔走献血。不论是地方血液中心,还是军队医院;不论是家乡本土,还是百里之外的重庆主城,每每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他都会毫不犹豫自费前往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他还申请注册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6年来,他先后无偿献血19次,共献血7200毫升,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称号。

  17.守护“星星孩子”的袁妈妈——袁秋,女,38岁,群众,城口县星铖特殊儿童援助中心负责人,“忘我”大漆艺术空间负责人

  2012年,她的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为给孩子治病,她辞去工作,带着孩子四方寻医,五年多时间花掉了一百多万元,卖了房子,背负巨额债务。2018年,明确知道孩子完全康复无望之后,她先后考取康复师资格证、社工证、评估理论证等,创建了星铖特殊儿童援助中心,五年多时间救助了107名问题儿童,18名儿童经过治疗回归校园。为给孩子未来找一条出路,2022年,她成为“忘我”大漆艺术空间负责人,为11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与100余户残疾家庭签订漆器代加工协议,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五年来,她累计培训患儿和提供咨询服务800余人次,免收100多万元费用,为孤独症患者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

  18.22年倾心守护万家灯火的电缆医生——黄帆,男,41岁,党员,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电缆运检班班长

  重庆抗洪,他48小时不休,鏖战三个受灾区域实现“水退人进电通”供电承诺;在暴雨中肩扛20公斤重的发电机爬上12楼,为生命垂危的老人续电“制氧机”。河南郑州暴雨,他连夜赶赴支援,连续奋战30余小时首战抢险任务。他自主研发5项新型专利,为居民快速供电提供技术保障;坚持夜间零点检修设备,保证客户白天正常用电,反复巡查试验2884千米电缆,持续治理电缆隐患提升客户用电幸福指数。22年来,他累计完成50000多起故障抢修任务和80余次急难险重任务以及160余次重特大保电任务,缩短停电时长10余万小时,受益居民超过100万人次。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19.勇闯火场救人的人民子弟兵——刘朋,男,30岁,党员,中国人民北部战区某部战士

  2023年1月10日,他回到家乡垫江县长龙镇探亲休假。当天晚上11点30许,街上一户居民因在自家三楼熏腊肉引发火灾,睡梦中的他听到呼救声,飞身跑到火灾现场。听说有两位老人因听力下降、行动不便、极度恐慌,在浓烟中无法打开紧锁的大门,他义无反顾2次冲进浓烟滚滚的火场,救出2名耄耋老人。他的英勇事迹在军内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国防军事》栏目、《报》、“学习强国”平台等报道。曾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称号,在部队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陆军“学雷锋先进个人”、部队“优秀员”。

  20.身残志坚的乡村振兴领跑者——刘海龙,男,47岁,群众,重庆渝畅农(石柱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2009年,一场疾病,多次手术,使他肢体二级残疾,他拖着病残身体,不等不靠,学技术、建兔场、开荒地、种产业、搞养殖等,艰苦创业。如今,他的兔场肉兔年出栏达15万只,成为自强不息的“创业人”;组织村民开垦荒地1500余亩,发展辣椒、甜糯玉米和油菜产业,通过“一地双收”,实现粮油兼丰,让“撂荒地”变成“增收田”;主动学习技术、发展生态养殖,饲养山羊、土鸡5300余只,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长期吸纳当地务工群众20余名,年均兑现工资100万余元,带领大家走上“增收路”,成为发展产业的“带头人”。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有什么问题请反馈给我们!


如有需求请您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加拿大园区
电话:400-5734587
传真:+86-57345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23 PC加拿大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6055816号-1